至食品第三方检验惹争议 急需的监管由谁来负责
常见问题发布时间:2023-02-10
食品第3方检验惹争议,检验机构是5花8门、鱼龙混杂,检验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目前,食品第3方检验急需监管,而这急需的监管有谁来负责。食品第3方检验市场迅速扩容,竞争在所难免,食品检测的标准和检测人员的标准又该如何定夺。
3月7日,德国第3方检测平台公式KO-TEST在中国的合作方优恪网表露,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在德国被检出矿物油成份。随后,该机构又发布测评称,海天、老干妈、老干爹、翠宏等10款油辣椒产品含有矿物油、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及增味剂等成份。上述消息1经发布便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食品专家、科普作家时间向公众科普了矿物油在食品中的利用安全性,并质疑该机构相干检测思路与标准是不是公道。
事实上,这其实不是所谓的第3方检验机构首次引发争议。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称吴裕泰、张1元等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含有最少3种农药残留即引发强烈反弹,业界直指其混淆农药残留与农药超标,未采取中国国家标准的检测思路和目的使人生疑。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食品生产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激增,食品第3方检验市场迅速扩容。与此同时,由于准入门坎低又缺少他律,检验机构鱼龙混杂、检验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开始凸显,个别机构动机不纯,提供的检测报告不公正、不科学,食品第3方检验急需监管。
第3方检验缘何惹众怒
他们自己也说了,这些送检的产品符合所有的国家标准。而他们选取的检测项目是不在国标当中但他们认为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的。这1理念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操作起来问题很多。项目不在标准当中有两种可能:1种是该物资的安全性评估缺少科学数据,由此来判定安全有害其实不靠谱;另外一种是食品中的含量根本到不了过量有害的地步,所以没有必要制定标准。果壳网知名科普作家云无意撰文指出,这个所谓的第3方独立测评,类似的问题不是1次两次,而是1贯如此。他们的测评思路就是毛病的。
而另外一位知名食品安全科普专家钟凯则在发布篇有关食品中矿物油科普辟谣文章后,又怒而推出题为《网络黑关公效忠德国主子,卑鄙手段抹黑中国食品安全!》的微文,不但指出该机构所有测评报告都是1个路数,恐吓、抹黑、信息操纵、偷梁换柱、断章取义、心理引诱,手段卑鄙,毫无职业操守,更建议媒体朋友们不要动不动就把这样的黑公关称为独立第3方测评机构/平台,充其量是自称独立第3方的网络公司。
此次优恪网矿物油事件,专家普遍诟病其混淆了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矿物油的量和食品中的矿物油含量两个指标,前者标定的是品质,而后者才关系到安全,并且事实上所有触及品牌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但更令业界愤怒的是本应是食品安全专家的第3方检测机构变身砖家,令缺少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分辨,制造没必要要的恐慌,恶化产业生态。
这个检测报告的发布很奇妙,依照国家标准所有的相干产品都是合格的,所以它没有判定样品是不是合格,而是采取了评级的办法。D级的评级很容易让媒体和公众误解,认为产品有问题。1位不愿具名的食品企业法务部负责人告知记者,选择以往食品行业其实不10分了解和关注的物资,特别是国内还没有标准的物资进行检测,是这类所谓的第3方检验机构的惯用手段。但老百姓谁知道这个,这些机构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专家,你越辟谣他越信得欢。这样的检测怎能不令食品企业人人自危?
而仅仅就在2月27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在提到食品安全谎言问题时特别指出:建议大家不要轻易使用有毒、致癌这些渲染性字眼。食品安全的报导既要斟酌报导本身,又要斟酌报导的社会影响,1定要客观、公正。毕井泉说,他支持媒体揭穿谎言,批评制假售假,但不能哗众取宠。
第3方检验市场鱼龙混杂
第3方检验机构早出现在国外,在改革开放后逐步为我国所认识和接受,但真实的井喷出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10几年。知名民营第3方检验机构华测检测认证团体股分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峰介绍,2013年大部制改革后,我国的食品第3方检验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背后的缘由1方面是食药监管部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后,有关食品检测的需求急剧增长;另外一方面是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企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品质自控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的需求不断增加。
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当前中国的食品第3方检验行业小、弱、散的特点10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散布在全国各地各领域的食品检验机构约有3万余家,但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却是凤毛麟角。食品检测行业是1个重资产技术性的服务行业,有些机构仅仅是服务于某个省乃至某个地级市,公司场地、装备、人员等投入较大,而企业资金回流及本钱回收的周期较长,这样1方面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另外一方面是核心技术人员的匮乏和缺少人材的培养和沉淀。 万峰指出,食品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缺少对第3方检验机构的必要监管,特别是准入门坎设定和退出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另外,成立专门的第3方检验行业协会也是很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增进行业自律,1.调剂实验装置规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有些检验机构在行业内进行歹意竞争、低价中标的现象时有产生。万峰告知记者,正常来说,食品抽检的合格率1般在90以上,当购买服务方要求出具某1类食品的合格报告时,个别机构可能就有数据造假的情况。这类不诚信的行动1方面严重影响行业名誉,另外一方面因其数据造假常常采取低价竞争手段,造成行业乱象。希望有关部门在购买检验服务时,对报价特别低的机构要特别注意,避免上当。
1般检测机构只要经过计量认证,就有资质出具检验报告。食品火伴网工程师 食品安全总监陶庆会告知记者,成立1个检验机构门坎不高,根据其能检测的种类范围可难可易,但总的来讲,具有1定的装备和人员,到达实验室资质认证的条件,通过审核就能够。这也是为何最近几年来各地范围不大的检验机构愈来愈多的缘由。
独立第3方机构更需监管
独立第3方检验机构由于处于交易双方的利益以外,所出具的检测数据被认为具有独立性及公正性的特点,因此容易被各方广泛接受。食品第3方检验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但关系到出具报告的客观公正与否,更关系到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部社会的诚信。针对所谓独立第3方不独立、第3方检验机构鱼龙混杂的情况,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建立专门的监管机制燃眉之急。
万峰和陶庆会均建议,有关部门在购买第3方检验服务时要成心引导,对那些通过复核确认检验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检验机构,要在招投标方面给予倾斜,并向社会公布复核结果,帮助合规企业打造品牌。对出现背规行动的机构,在招投标时,给予扣分,引导企业提高检验水平,杜绝不正当竞争。食品检测的实验室成范围投入的仪器都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投资不到这1数量级的实验室肯定不可靠。人材的成长、熟练程度都需要检丈量的积累。不要给那些乱做的机构太多的空间。
中食安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洪涛表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百1108条明确了4类信息的公布主体:国家食品安全整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调查处理信息、食品安全平常监督管理信息,第3方检验机构根本不具有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资历。他建议对检测报告的发布进行管理。
国外1般是通过非组织对第3方检验机构进行管理,如果有机构背规,由行业自律机构来处理。但在我国目前相应法律法规不甚清晰,受害企业诉讼难度过大的情况下,不能照搬这样的管理方式,而是应当由专门的政府机构对第3方检验机构进行监管。万峰指出,应加强对第3方检验机构的监管,例如提高飞行检查的频率、扩大能力验证不合格的通报范围、加强数据溯源等,切实起到规范检验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万峰指出,检验机构也要自律。在华测的价值观里,造假或质量不合格是羞辱。针对华测全国布局的实验室,华测也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考核手段。1是确保政府购买服务的合规性,即从抽样、检验、报告的发送全程进行合规性评审,做存在部份企业扰乱市场价格体系的情形到程序合法、数据准确、结果可靠。2是加强技术考核,要如果使用相同的原材料和工艺求各地积极参加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和农业部等能力验证工作,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交叉能力比对,并且根据能力验证的结果制定严格的赏罚制度,不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陶早在2014年庆会还建议,要规范第3方检验机构报告的发布行动,对不合规、造假的检验机构要有退出机制令其退出。
编辑点评:
食品安全检测是1件很严肃的事情,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检测机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末自律和严格。文章中也指出了第3方检测机构的不公道的地方,这些公道的地方很容易引发没必要要的争议。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做到严肃、认真,政府机构应对第3方检验机构进行监管管理。